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马坚泓
今天走进“2023上海民生访谈”
(资料图)
摄影:杨叶超
直播中有哪些信息和亮点
一起来看精选提炼↓
修订《上海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管理办法》,对市民生活产生具体影响的防范应对措施纳入预警信息发布范围
做好各类突发事件的妥善应对处置,早发现、早研判,尤其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事关我们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及时响应和应对,也能让我们广大市民及早做好个人防范和应对,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着这样一个目标,我们在总结近年来本市预警发布工作实际包括国内外相关案例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会同市相关部门积极回应广大市民关切,组织修订了《上海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个《办法》也是我们市应急局重点出台的新政。
新修订的《上海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管理办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是在预警信息发布的内容上做了丰富和拓展。过去我们主要聚焦于突发事件自身的一些要素和情况。比如,大风寒潮,预计什么时段来?风力多大?降温多少?可能对哪些方面产生安全风险?包括要做好哪些防范措施,做一个预警提示。但是对工作、生活、出行会产生哪些具体的影响,还不够全面、精准、细致。所以这次修订,我们将各部门特别是城市运行保障单位,针对预警做出的防范应对措施可能会对市民朋友们产生的具体影响,纳入了预警信息发布范围。比如,高铁、航班、地铁临时性的调整信息,让广大市民能够提前准确地全面掌握情况,尽可能减少造成的不便。
其次是在信息发布的渠道上做了整合优化。除了我们各部门、单位自己的发布渠道之外,把各家预警响应应对的举措和安排,同时整合到上海市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上集中发布,各行各业凡是与城市安全关联度高、对市民生活影响较大的信息“应发尽发”,让广大市民朋友们获取预警信息更加便利、全面。
第三是进一步规范了预警发布后的响应和调整、解除程序。要求相关区和部门、单位收到预警后,必须迅速采取措施,及时落实各项防范应对工作。预警情形一旦发生变化,必须要及时调整、解除,避免防御不足或者过度防御,对市民工作、生活、出行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办法》的修订,能更好地守护广大市民和上海这座城市的安全。
初步分析认为,我市今年汛期雨量正常略多,高温偏多,强对流天气偏多,影响的台风正常略多(2-3个)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计,2023年全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总体呈现多发强发态势。在此大背景下,我市天气形势也不容乐观,初步分析认为汛期雨量正常略多,高温偏多,强对流天气偏多,影响的台风正常略多(2-3个)。
随着汛期的到来,上海会随之进入到梅雨季节,期间可能发生的极端天气会比较多,对危化品企业设施设备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尤其大风、高温、暴雨、雷电等极端天气增多后,容易对化工装置运行、危险化学品储存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因雷暴天气下,各类易燃易爆设备设施如果其防雷设施不完善或不合格,受雷击后就容易造成燃烧和爆炸事故;因高温暴晒易引发一些易燃、有毒液体储罐发生爆裂。
另一方面,根据过往历史来看,梅雨季节结束后的七月和八月是化工重特大事故高发时段,主要是因为这段时间企业集中开展检维修,涉及外来施工多、特殊作业多,并且气温也比较高,安全风险增大。这就需要企业紧绷安全弦,加强管理,落实好各项防范措施。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各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气象灾害频发重发。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历了长江中下游连续高温干旱和建国以来正面登陆上海最强台风“梅花”等自然灾害,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我们实现了“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目标。特别是在广大市民的配合下,我们及时启用了1380处避难场所,转移安置了危棚简屋、工地临房、避风渔民等总计42.7万人。以相关部门的分析预测看,今年全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总体呈现多发强发态势。目前,上海具体的预报预测意见气象部门还在加紧分析,但总体上看,天气形势也不容乐观,所以我们必须提前从应急预案、物资储备、抢险队伍等方面做好防汛防台的各项准备。
聚焦各区高低大化、老幼古标,落实微型消防站24小时有人值守
去年,全市共接报火灾15916起,造成72人死亡、9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86亿元。同比,火灾起数、死亡人数、直接财产损失分别上升5.27%、10.77%和4.52%。
今年,全市生产生活已基本恢复常态,商业展演、会议论坛、体育赛事等人员聚集活动已全面放开,城市火灾风险随之上升。仅第一季度,全市共发生火灾5013起,亡32人,伤8人,直接财产损失3869.54万元;除受伤人数同比下降55.56%以外,火灾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财产损失分别上升42.82%、113.33%和26.86%。
一季度火灾情况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居民火灾特别是“小火亡人”依然多发。从死亡人员看,老年人群体是居民火灾主要受害者。其中,60岁以上的有21人,占总数的65.63%。一个比较典型的事故是,2022年5月19日4时7分许,徐汇区龙吴路某居民小区,因放置于床铺上的保健养生垫在带电状态下故障起火,89岁高龄的独居男性老人在逃生过程中吸入过多烟气窒息死亡。引发火灾的保健养生垫购置于 2008年,长期处于带电使用状态已有14年,故障风险极高。二是厂房仓库、建设工地等火灾有明显上升趋势。全市多个工地接连发生火灾,暴露出复工复产后建设、施工、监理、外包等单位对消防管理不重视、责任不落实等问题。三是室外场所火灾有所攀升。特别是绿化、草坪、杂物室外堆垛火灾起数有所上升,火灾数和损失数分别占总数的34.51%和19.96%,同比分别上升182.22%和63.6%。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市消防救援总队,深入推进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要聚焦各区高低大化、老幼古标(也就是——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大型综合体、石化企业;养老服务机构、幼儿教育场所、文物古建筑、标志性建筑)等重点高风险领域,会同行业部门制定重大安全隐患和重点检查事项清单,坚决落实提级督办、联合执法、明查暗访、“开小灶”等措施,切实消除区域消防安全隐患;要持续发力消除火灾事故“顽症”,加大对电动自行车、厂房仓库、建筑工地、经营性“小场所”、醇基燃料储存使用等领域专项督导治理。要全面贯彻落实市政府新修订的《上海市社会消防组织管理规定》,推进设立街镇基层消防安全组织,推进消防站点和消防队伍建设,落实微型消防站24小时有人值守,做到隐患事故早发现、早处置。要广泛运用宣传媒体,及时发布安全用火用电、文明祭祀、严禁野外烧荒等提示警示宣传教育,营造“人人关注消防、自觉维护安全”的良好氛围。
end
▌来源:上海发布、话匣子
X 关闭
2021年北向资金流入超4300亿元 外资热情拥抱中国资产
尽管面临疫情反复等多重不利因素,外资在2...北交所董事长徐明:北交所成立以来股票平均上涨98.9%
北京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徐明8日表示,北交所...宁吉喆:2021年中国GDP将连续第二年超百万亿元
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黄金消费市场渐回暖 “古法金”饰品获年轻消费者青睐
2022世界珠宝发展大会正在海口举行。8日在...观察:中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开通之“时”与“势”
杭台高铁首趟列车即将发车。张煜欢摄1月8...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十四五”起步之年良好开局
中国生态环境部7日在北京召开2022年全国...人社部发布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外发布了《...云南永善佛滩顺河梯级电站全面推进建设
日前,云南省永善县顺河村举行了佛滩顺河...中老铁路的背后 “税务专车”一路同行
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仅需...哈啰出行投资成立装饰工程公司 注册资本200万元
企查查APP显示,3月18日,上海钧住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Copyright © 2015-2022 南方建筑工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